
众所周知,以提升新车型开发效率、降低生产成本等为目标的汽车平台化战略,如今已演化成汽车厂商竞争的前沿阵地。各大车企不断完善自身平台架构,以实现技术、效率的快速升级,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机会。
以第七代伊兰特为例,它搭载了现代汽车的i-GMP技术平台,这一平台推于出2019年,是这三家车企中最新的技术平台。因此它也很好地体现了当下的技术潮流趋势,比如更加轻量化、更强的安全性和操控性等等,这些变化不仅符合当下汽车产品的发展趋势,也更能满足年轻一代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新诉求。


十四代轩逸则采用日产雷诺的CMF平台打造,这一平台最早在2013年推出,是典型的“模块化平台”,实现了降低成本、多车型共用的功能。具体到轩逸产品本身,平台带来的改变微乎其微。
其次,设计更新,更能代表潮流。
说到汽车的外观设计,大家都会关注前格栅、大灯、轮毂等细节的改变,但事实上整体车身比例和结构的设计,才是一款车型气质的决定因素,而这和汽车平台有很强的关联性。
比如第七代伊兰特低趴、动感的车身设计,就得益于i-GMP技术平台带来的技术改变。基于i-GMP技术平台短前悬,长轴距,长后悬,低重心的设计特点,第七代伊兰特将车身加宽、车高降低,实现了1.28:1的同级最大宽高比,打造出绝佳的车身姿态,整车看上去不仅更有动感轿跑风范,也更具前卫锋芒气息,非常符合时下年轻人的审美。重要的是,第七代伊兰特并未因设计的大幅改观损失车内空间,其车长和轴距都做到了同级最长,实现了外观和内部空间的完美兼顾。



如今车辆的智能化应用已成大势所趋。在面对这一新趋势的态度上,第七代伊兰特显然走的要比另两款产品更加主动激进。
首先在智能互联方面,第七代伊兰特搭载了和百度共同开发的智能网联系统3.0版本,不仅集成了QQ音乐、团油等常用APP,同时在智能语音识别、车家互控等方面,也基本上达到了眼下智能互联应用的上限。用户不仅可以通过语音指令关闭车窗、播放音乐、打开后备箱,还可以直接说出“我有点冷”、“我饿了”等指令,系统会自动调高空调温度、搜索附近饭店同时进行导航,真正做到了像使用智能终端一样便利。

卡罗拉和轩逸在智能网联功能上则有些乏善可陈,支持手机互联,但车辆提供的多媒体系统功能一般,应用体验基本停留在上一个时代。智能安全方面,卡罗拉配备了PCS预警式防护系统、DRCC主动式车距维持系统、LDA车道偏离警示及辅助等功能,十四代轩逸则提供IFCW超视距碰撞预警、IEB预碰撞智能刹车、BSW变道盲区预警等。比较下来,比第七代伊兰特缺失了前后驻车雷达等实用配置,整体达到L2级辅助驾驶水准。
